你或许没有意识到,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AI正在变成赋能要素,正从“阳春白雪”的黑科技变成能普惠千行百业的“基础能源”。其中,医疗更是AI落地的热门行业。

原因也不难理解,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经历每一次重大的变革,无非是希望通过更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生产力价比。具体到医疗行业,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且分布失衡,注定了AI进医院是必然趋势。

过去,医疗AI之所以商业化难,核心在于产品解决的痛点还不够。眼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拐点时刻已经到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奔向资本市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观察窗口。

10月26日,医疗AI领军企业鹰瞳科技宣布正式公开招股,招股期为10月26日-29日,并预计将在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意味着,鹰瞳科技将成为“医疗AI第一股”。

根据招股书,我们可以看到鹰瞳科技的增长之快。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4947.7万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公司盈利能力也随之增长,毛利率较2019年提升13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医疗AI的商业模式之美:类似于电信运营商,依靠服务频次收费,现金流永续;而因为商业可延展度极高,更带来了无限可能。典型如鹰瞳科技,不仅在辅助诊断领域越拓越宽,更是将触角伸向预防领域,进一步提高天花板,打开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医疗AI,是时候关注起来了。

/ 01 /

医疗AI第一股有何特殊之处?

经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投资人对“商业模式”、“赛道”愈发关注。好赛道,投资人往往高看一眼。医疗领域也不例外,手术机器人、肿瘤早筛领域如此,医疗AI更是这样。

为什么说医疗AI是一个好赛道呢?一方面在于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中,人工智能被划入“新基建”范畴,智慧医疗被列为重点试点领域。而新冠疫情催生的数字化浪潮,更是将医疗AI推上峰顶。IDC 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总规模的1/3。

另一方面则在于头部玩家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以鹰瞳科技为例,其商业模式核心是几年兴起的S2B2C模式。

所谓S2B2C模式,S即是供应台,B指渠道商,C为顾客。简单来说,就是S赋能B,共同服务C。这种场景下,具有最大话语权的是S。因为B是高度依赖S的,因此S的价值体现在每一次服务中。相应的,S的商业价值也会最大。

鹰瞳科技所处的位置就是其中的“S”。虽然从表面看,作为医疗AI服务提供商,鹰瞳科技核心业务是销售医疗器械软件。但实际上,销售软件乃至硬件,只是鹰瞳科技开展业务的第一步,后续的每一次AI服务,都能为其带来直接收入。

根据招股书,鹰瞳科技会根据检测服务次数收费。例如,Airdoc-AIFUNDUS (1.0)产品单次收费40—70元,健康风险评估方案单次收费30—60元。

这样的商业模式就像移动运营商一样,随着服务次数的增多,收入会持续增长,并且叠加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也会持续提升。

这已经在鹰瞳科技身上得到了验证。可以看到,随着产品以及服务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2020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041.5万元、4767.2万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4947.7万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并且,公司的毛利率也持续增长。2019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2.94%、61.00%、64.1%。

不难预见,随着医疗AI使用渗透率和频次的提升,其收入和利润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02 /

商业化拐点的关键所在

你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商业模式如此感,但此前医疗AI公司却受到不少质疑,很多玩家至今连商业模式都没能走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S2B2C模式身上。这一模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加上S之后,要比B直接服务C 的价值要大得多。只有这样,S才会成为B不能绕开,也不愿意绕开的合作伙伴。

过去之所以医疗AI商业化难,核心在于产品解决的痛点还不够。眼下,随着产品在持续迭代后愈加成熟,这一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

典型如鹰瞳科技的Airdoc-AIFUNDUS(1.0)。这款产品只需简单拍摄眼底照片,然后经过系统分析,就能迅速给出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结果,并且准确率媲美医学专家。

这无疑能够解决医院有限的人手与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总量上看,我国每年医学影像超30%的增长量,远远大于每年4%的放射科医生增长数量。

实际上,鹰瞳科技不仅解决了效率提升的问题,更解决了医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鹰瞳科技的算法模型可以从视网膜上识别出医生无法识别的糖前病变,这意味着可以在更早的阶段识别疾病,这对患者的价值可想而知。

从更高的维度来说,鹰瞳科技的广泛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这一世纪难题。众所周知,小城市和边远地区影像学诊断人才资源更为紧缺,不少患者往往要到几十甚至百公里外的大城市才能完成检查。

而随着医疗AI的应用,边远地区也能轻松享受到专家级服务。2021年7月,鹰瞳科技赋能首个上海医疗援疆云诊室,项目启动一个月后,便服务了新疆巴楚县超3000人次。

也正因此,通过快速审批,2020年8月鹰瞳科技率先拿到国内“三类证”,为其Airdoc-AIFUNDUS(1.0)产品打开了在医院的商业化之门。

/ 03 /

为什么是鹰瞳科技?

人工智能这个大风口吸引了不少玩家的加入,它们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IT巨头与以鹰瞳科技为代表的创业公司。由于IT巨头掌握了大量C端数据和资金优势,市场上不少人认为,前者会比后者更有优势。

那么,为什么鹰瞳科技还能率先突围呢?核心在于,在医疗AI赛道上,决定身位的不仅仅是上半场的技术积淀,公司对细分产业、临床需求的理解同样重要。

具体来看。一方面,对AI公司来说,算法技术的底层是数据支撑,因此数据能力是医疗AI公司的核心。而从拿到原始数据到把数据变成AI可用的训练集,人力、资金、时间的投入必不可少。

鹰瞳科技凭借率先进入市场的优势,与顶级医院和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可以看到,像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同仁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等全国最顶尖的眼科医院及相关带头人,都是鹰瞳科技的深度合作伙伴。

这不仅为公司高质量数据的获取带来了优势,更为后续算法的开发带来帮助。当前,鹰瞳科技积累的370万张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数据,都得到了全球数百位专家的交叉标注,使得公司能够进入更深入的算法研究。

鹰瞳科技在算法技术层面积累的优势,已直接体现在产品层面,其产品能和可及表现均十分优异。

先来看产品能,Airdoc-AIFUNDUS(1.0)在临床试验中能够达到91.75%的灵敏度及93.1%的特异。灵敏度是指患者被检测到的几率,特异则是指健康患者被排除的几率。从目前来看,这两大数据在全球同类产品中均排名第一。

再来看产品可及,即产品的使用范围。由于鹰瞳科技数据在别、年龄、地理区域及其他人口特征方面各不相同,覆盖了大部分中国人口,不仅适用于全部国内人群用户,海外用户也同样适用。目前,鹰瞳科技在全球十余个国家地区均有业务布局。

另一方面,除了拥有强有力的技术打底外,“AI+”的本质并非颠覆,而是要融合进化。这要求AI公司跳出既有的技术框架思维,真正从行业、临床需求的角度来寻找优化方案。

核心在于,影响医学AI渗透的因素有很多,算法技术水外,硬件设备的拍摄精度、标注医师水、医师使用惯、操作经验等等,都会影响最终呈现的临床结果。简单来说,AI公司不能闭门造车。

在这方面,鹰瞳科技做得很好。比如其产品是唯一具备自动化图片质量控制模块的,该功能解决了传统质量控制依赖于操作者经验的问题,不仅提高了诊断质量,更降低了推广的难度。

再比如,其软件还具有与医院现有硬件产品的兼容度高的特点,可与广泛的眼底相机品牌及型号兼容,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入院的难度。

正是得益于上述几大优势,鹰瞳科技在产品推出的速度方面占据优势,并且商业化进展顺利,在细分领域保持领先身位。

/ 04 /

一切围绕健康,鹰瞳科技迎来新周期

瞄准最具想象力的医疗健康领域,并以AI为锚的鹰瞳科技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对鹰瞳科技来说,处在一个不断爆发的市场上,科技投入建立的先发优势,将为其现有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最大保障。而商业模式的高度延展,正在让其内在逻辑发生变化,进一步打开其天花板。

什么是商业可延展度?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医疗AI应用领域的拓展度。

首先,不同场景的AI底层技术相通。例如,鹰瞳科技海量数据的备注,不只是针对单个疾病,而是多个疾病。这也意味着,同一批数据可以拓展不同的适应症算法研发。

其次,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相同,凭借已经建立的医院、医生和体检机构网络,无疑能够保障新适应症产品的商业化前景。

也正因此,AI公司一旦在某一赛道取得卡位优势后,凭借底层技术相通、应用场景相同以及资源优势等,可以实现跑出“加速度”。

这已经在鹰瞳科技身上率先得到验证。目前,其产品管线多达20余条。在最核心的Airdoc-AIFUNDUS领域,除1.0版本已经落地外,功能不同的2.0版本和3.0版本均在研发当中。

另外,鹰瞳科技还开展了青光眼检测、白内障检测等多个产品管线。其中,青光眼检测已经获批,进入商业化阶段;白内障检测产品也完成临床试验,于今年4月份递交了注册申请。

更具有想象空间的,则是其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目前,基于其广泛的数据基础以及强大的研发实力,鹰瞳科技使用视网膜影像分析预测多种风险因素,实现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55种健康风险指标的检测。

这也意味着,鹰瞳科技将从辅助诊断领域,迈向“预防”领域,类似于从肿瘤诊断向前一步至肿瘤早筛。这将使其医疗AI技术的受众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这将进一步打开鹰瞳科技的未来想象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人工智能视网膜医学影像市场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80%,2030年市场将达340亿元,占整个医学影像市场的1/3以上。

整体而言,一切围绕健康,沿着一个细分产品做深做透,然后建立“生态”。随着市场的爆发,叠加生态的形成,也将彻底改变鹰瞳科技增长曲线,由线增长切换到指数型增长。

生意有两面,一面看当下,一面重未来。方向对了,这事自然就成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