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化浪潮下,金融机构纷纷试水数字化,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场景不断涌现。新技术持续渗透下,组织架构升级、数据智能分析、智能风控和信息安全等都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

近日,2021数字金融融合创新峰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持续创新、数字融合发展”为主题,探索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发展路径。北京数字认证(300579)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数字认证)资深咨询顾问顾书嘉现身峰会,与数百位嘉宾共同分享商用密码技术在金融信息安全保护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顾书嘉首先阐释了商用密码技术对于保障金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是金融行业本身的属性所需,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对信创产业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 在以银行 、保险、券商、基金为主要服务领域的金融大产 业中,打破国外巨头对于中国 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及软硬件的垄断,实现金融领域核心信息系统及产品自主可控,是金融在数字化时代稳健发展的安全底线,也是国家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命门”。

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密码局等部门关于金融领域密码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6号)明确提出,“建立以国产密码为主要支撑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金融领域信息安全核心产品及系统的自主可控,力争2015年初步实现国产密码在金融IC卡(集成电路卡)、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网上证券、电子保单等重点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到2020年实现国产密码在金融领域的全面应用。”这对于加快商用密码在金融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响应信创产业发展,数字认证谨守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已有十数款密码产品入围国家信创产品目录,并以密码技术为核心,形成了涵盖可信身份认证、可信数字签名、多场景电子签章、电子合同、数据安全防护等多场景覆盖的商用密码应用体系,助力金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具体在业务应用中,顾书嘉介绍说,数字认证可以为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网上交易、柜面业务、远程开户、移动展业等多个业务场景,提供身份鉴别、电子签名、数据安全等服务,解决金融“无纸化”业务办理中面临的身份认证、交易抗抵赖、数据安全传输与存储、信任传递等难题。

在保障交易身份真实可信方面:

数字认证与公安部CTID平台合作提供的在线身份核验服务,可以根据国家权威数据库,采用多数据源对用户主体或企业法人进行实名身份认证,通过身份证信息比对、人像对比、活体检测等方式,保障主体身份真实、可靠;

在保障交易行为抗抵赖方面:

数字认证提供基于国密算法的数字证书服务,并对交易数据进行可靠电子签名,保障网络交易行为真实、交易意愿抗抵赖;

在数据安全传输及存储方面:

数字认证以密码技术实现数据加解密、安全传输及存储;同时基于可信的身份管理、可靠的电子签名,来认证主体身份、确定权限、明确责任,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从而构建起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

基于可信身份、可信行为、可信数据,数字认证构建起网络世界的信任体系,并形成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等系列解决方案,支撑业务应用“无纸化”发展。

以电子签名服务为例,数字认证基于可信身份认证的电子签署解决方案,已在中国人保(601319)、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601066)证券、光大证券、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得到应用,每年签约量达10亿+次,有效解决了纸质时代单据、协议、合同等凭证类文件周转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且易伪造、易篡改等难题,为业务远程化、在线化开展提供了安全可信的全方位支撑。

随着科技应用的继续渗透,未来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个性化、场景化的产品来满足大众需求。数字认证将与时俱进,不断研发创新符合客户需求的商用密码产品和方案,助力金融科技稳步发展。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