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通达”)正式登陆科创板。证监会网站显示,2020年9月,中科通达递交首发招股书后,至2021年2月再次递交了招股书上会稿,2月8日通过科创板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直到两个月后的4月12日,中科通达才向证监会提交科创板IPO注册申请,并于7月完成科创板上市进程。
成立于2007年的中科通达主营业务为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涉及智能交通、治安防控、情报指挥等多个领域。公司致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为公安部门提供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及后续运维服务,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的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的治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公安部门。
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科通达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2.67亿元、4.43亿元和4.9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8万元、3666万元、5030万元和5599万元。由此可见,2017-2019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中科通达均处于快速增长期。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的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冲击所致,但仍实现了10%以上增长。
这或许与中科通达所处的“好赛道”有关,尤其是与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投入力度紧密相连。2014-2019年,中国财政公共安全支出由8357亿元增长至1.3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1%,为安防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根据招股书的披露,中科通达此次拟募资3.8亿元主要有两个用途:除了用于公共安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和研发中心升级两个建设项目外,另一个重要用途便是补充流动资金。
专利权属成谜 重要技术质押
对于科创板上市企业而言,科创属性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但中科通达在这方面似乎并没有过硬的底气。
中科通达2020年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科通达及其子公司已获授权并取得专利证书的专利共计30项,其中15项为发明专利,8项为实用新型专利,7项为外观设计专利。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披露,在上述30项专利中,专利号为“ZL201010114137.1”、名为“一种目标检测方法”等14项专利的权属人并非中科通达或其子公司,其中,2项权属人为华中科技大学、3项权属人为武汉理工大学、9项权属人为武汉欧尼泰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通达2021年2月提交的新版招股书显示,15项专利均为受让所得,但仍未披露专利受让的具体过程。
不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信息显示,在上述15项受让专利中,仅一项专利号为“ZL201930491274.9”的“红绿灯语音报警器”权属人为中科通达,其余14项专利的权属人仍然并非中科通达或其子公司――这与其2021版招股书“15项专利均为受让所得”的表述自相矛盾,其专利权属仍无法明晰。
自述半数专利来源于受让所得,是否拥有真正的专利权却存疑,这样的专利权如何体现公司核心技术的科创属性,或许其所谓“核心技术”只是“大众通用技术”通过一定的手段包装而成,基于这种“专利权”形成的核心技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从中科通达主要财务数据或可见一斑。
根据招股书的披露,2017-2019年,中科通达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2.67亿元、4.4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498.73万元、3666.25万元、5029.80万元,2018年和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6.93%和41.88%。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营收、净利润都在增长,但同期公司的毛利率却逐年下降,分别为35.66%、31.84%和27.97%。
与此同时,中科通达2017-2019年的存货金额分别为5440.25万元、14227.62万元和27876.76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4.95%、30.27%和32.45%;应收账款分别为12165.48万元、13591.53万元和19383.07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3.44%、28.92%和22.57%,绝对值呈逐年增高的态势;且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分别为3341.31万元、5194.88万元、7297.59万元,占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5.48%、35.53%、34.78%,逾期比例处于高位,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的占比均超三成。
对应收账款走高且逾期占比处于高位的情况,中科通达的解释是因为主要客户是公安部门,项目回款速度慢,果真如此,由于客户性质的特殊性,意味着公司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改变应收账款金额不断扩大、应收账款逾期率不断上涨的趋势,这必然会进一步增加中科通达的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
另一个数据也从侧面佐证中科通达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在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中科通达经营现金流隐忧凸显。2017-2020年,中科通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77万元、-3790万元、552万元和-1.7亿元,4年中有3年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现金流负值远远高于正值,由此可见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含金量着实不高。对此,中科通达如此解释:因为终端客户主要为公安部门,财政付款审批流程较长导致回款速度较慢,给公司现金流带来较大的压力。
中科通达再一次完美甩锅给客户,或许客户优势的确是客观存在,但从根本上说,中科通达技术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为关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中科通达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270.84万元、1783.71万元、2652.8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9%、6.69%、5.99%,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5707.42万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57%。由此可以推断,一家主营高科技相关业务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下降,其核心竞争力大概率会下降,主要表现为中科通达产品的市场综合竞争力,软件硬件的运维升级与产品持续的稳定性都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从而产生不利于公司业绩增长的连锁效应。
招股书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案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科通达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不足。根据招股书的披露,2019年5月,中科通达向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融资2000万元,借款到期日为2021年5月16日,公司以“一种目标检测方法”等6项发明专利为该项银行借款提供质押担保。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质押的6项发明专利中,“一种基于覆盖网的道路交通协调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属于中科通达的重要技术,如公司未来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债权人将可能行使质押权利,从而导致公司丧失上述发明专利权,从而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一般而言,对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核心技术是其在市场上立足的根本,不会轻易进行质押。而中科通达却一反常态将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重要技术”的发明专利作为质押担保的标的,资金压力或许只是一个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司技术先进性、产品竞争力及模式创新性仍未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