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3日,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京举行,本届年会围绕“拥抱可持续 重构新金融”的主题,广邀监管、业界、企业和学界人士,共话金融行业新未来。北京银行(601169)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受邀出席年会主论坛,并发表题为“以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杨书剑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确立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定位,坚持专营化、特色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做优、做细、做大。截至9月末,北京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253亿元,同比增长39.5%;普惠金融贷款户数超15万户。

一方面,普惠金融小额、分散的特点,决定其发展模式区别于传统对公信贷模式。北京银行在总行、分行层面都设有普惠金融部,在支行层面设立59家小微特色支行,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加大FTP优惠力度、打造专业团队,全面加快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北京银行积极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设立科技创新金融中心、文化金融中心,以及26家科技特色支行、22家文化特色支行、3家文创专营支行,累计为3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7000亿元,为9700余户文创企业提供资金超3600亿元。特别是北京银行积极服务新三板改革和北交所发展,服务北京地区新三板企业近600家,全国22%、北京市75%的新三板精选层和创新层挂牌企业都是北京银行客户。

同时,北京银行积极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浪潮,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渠道端,推出“北京银行京管家”普惠金融APP,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管家式”服务;产品端,打造“京信链”“银税贷”“普惠速贷”等线上贷款产品,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提升至分钟级;运营端,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特点,打造“线上信贷工厂”模式,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业务批量快速审批;推出“银担在线”系统,实现与担保公司线上无缝对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此外,北京银行积极参与普惠金融生态建设,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力构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累计运用人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425亿元,惠及数千家小微企业,被人行营管部评价为“在北京地区法人银行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与税务部门开展“银税互动”合作;与北京市文资中心携手打造“文信贷”文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西城区政府、中国版保中心共建北京版权资产管理与金融服务中心;深化与政策性银行“转贷款”合作,累计开展转贷款业务282亿元,服务小微客户7600余户。

杨书剑认为,今后,围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10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伴随科创板、北交所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的落地,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把握政策机遇,通过“投贷联动”、并购贷款等方式,深度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适配的金融服务。

其次,围绕“短小频急”特点,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串联起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价值网络,让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频度高效运转,这也将进一步放大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因此,普惠金融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资金链更好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更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广大小微企业的新需求。

此外,落实“敢愿能会”要求,强化政策系统集成、协同发力。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从制度层面构建起引导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各类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监管政策的有机衔接,逐步构建起大中小银行、非银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差异定位、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和互联互通力度,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客户精准画像水平。同时,进一步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好发挥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