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未来 见习记者 焦艳丽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已于2021年11月29日正式由北京搬迁至上海青浦区中核科创园。

随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推进及央企改革的深入,近年以来一大波央企纷纷迁出北京,今年搬迁的央企更加集中。《》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7家在京央企决定将总部外迁。国资委网站公布的29家能源类央企中,总部设在北京的有22家,而这其中有近一半的能源类央企宣布已经或将要搬离北京,包括华能、华电、中国核工、国家电网、国家电投等等。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能源类央企担负着国家‘经济血脉’的管理协调作用,华能、华电等能源类央企迁入雄安新区的概率性大。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铁三角’区域,白洋淀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些,大兴国际机场与雄安高铁枢纽、京雄城际以及联络线等一大批基础交通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便捷的交通出行和城区运行,可以有效缓解北京的交通和水资源压力。”

7家能源央企宣布搬迁

据国资委官网数据,国资委旗下共有97家央企,其中能源类央企有29家。除了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广核(003816)集团总部在广州,哈尔滨电气集团总部在黑龙江,中国东方电气(600875)集团总部在四川,华润集团总部在香港,中国西电(601179)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陕西西安外,其余能源类央企的总部全部在北京。

2014年,北京开启“疏解非首都功能”序幕,央企纷纷搬离,其中能源类、工程类、制造类企业成为搬离重点。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资委官网公布的22家能源类在京央企中已有7家已经或打算搬迁。

2021年11月29日,中国核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搬迁至上海青浦区中核科创园。除了主业落户上海外,中核集团上海总部也在推进中。公开资料显示,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大楼项目位于浦东世博A片区,项目占地面积18789.9㎡,由两栋11层A、B塔楼及两栋5、6层裙房组成。作为中核集团与上海市深化战略合作的重点工程,该项目于2019年9月正式开工,日前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其实早在2017年,中国核建(601611)就发布公告称,为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号召,推动公司整体战略布局拟将总部及注册地从北京搬迁至上海。

9月2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官宣将总部搬迁至湖北武汉。搬迁大会上,三峡集团分别与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谋划推动重大工程项目154个、金额达3645亿元,助力湖北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实际上这是一次“回迁”。

除了中国核建、长江三峡集团等已搬离北京的能源类央企外,中国中化集团、华能、华电、国家电网、中国大唐集团等也纷纷宣布搬迁或在京外选址。

2021年3月,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新设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国中化控股(简称中国中化),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中国中化。2021年5月6日,中国中化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河北雄安新区。

中国华能在今年8月的一则官网新闻中曾透露出搬迁消息。

关于网传国家电投总部要搬离北京的消息,《》记者致电国家电投办公厅核实,该办公厅工作人员对此暂无明确回应。

向产业前沿集中

目前搬离北京的能源类央企大概有3个方向:雄安新区、上海、武汉。大致的思路是向产业前沿集中。

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目前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

祁海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能源类央企担负着上承下达的管理协调作用。央企迁入雄安新区可助力当地人才引进、提振经济发展,对于留住人才以及人才梯队的培养,能发挥出独特的魅力。

9月26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官宣将总部搬迁至湖北武汉。而三峡集团的诞生地就在武汉。此次三峡集团的“回迁”对水、电以及新能源产业的聚集性发展,对于湖北经济的提振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9月25日,由中国西电集团与国家电网公司下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及南瑞恒驰、南瑞泰事达、重庆博瑞重组而成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落户上海。从产业配套来看,上海作为中国核电(601985)装备产业的发源地和重要基地,拥有以上海电气(601727)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配套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而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加入将起到规模化发展的效应。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