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黄一灵)1月21日晚间,恒誉环保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300万元到8500万元,归母净利润为-860万元到-1030万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为-2050.00万元到-2250.00万元。

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恒誉环保2021年度财务数据触及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财务类退市组合指标(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准,营业收入应当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这意味着恒誉环保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两大原因导致业绩下滑

恒誉环保表示,2021年度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到营业收入下降及信用减值损失、合同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

具体来看,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新冠疫情及潜在客户自身情况变化等原因,公司2020年度新签订单金额较少,直接影响了2021年度收入确认金额;2021年度个别项目因政府审批等原因暂缓或暂停执行并受到国内外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部分在手订单执行进度不及预期;2021年度公司部分订单签约进度较预期有所延迟,使得2021年新签订单的收入确认金额不及预期。

同时,因部分项目前期欠款未及时收回,公司根据会计政策计提了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信用减值损失约2012.00万元。因部分项目未结算,形成大额合同资产,公司根据会计政策计提了合同资产减值损失约964.00万元。两者合计约2976.00万元,降低了公司的净利润金额。

值得一提的是,恒誉环保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此前已受到上交所的紧密关注和重点问询。上交所官网显示,公司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披露后,上交所均在第一时间发出了监管问询函,要求公司充分披露公司经营业绩变化情况和原因,并要求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

持续经营能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但恒誉环保同时强调,本期业绩预亏是公司发展阶段中所经历的阶段性业绩波动,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上述情况仅为短期业绩影响因素,公司所在行业的相关政策、市场环境和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等业务基础没有发生实质性不利变化。截至目前,公司其它已进入执行阶段的在手订单执行情况基本正常,国内外客户储备良好,潜在订单推进较为顺利。2021年度公司新签署合同10个,合同金额19010.00万元(含税),与2020年相比,合同数量增长400.00%,合同金额增长540.93%。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订单金额为20869.87万元(含税)。”

公开资料显示,恒誉环保主要生产连续式裂解设备,主要用于废轮胎、废塑料以及污油泥等固废的处理。

业内人士分析,废弃物裂解处理改变原有的焚烧、填埋等处理方式,有利于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损耗,促进循环利用,与国家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战略导向相契合。但由于裂解处理方式在多个领域内的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早期阶段的不均衡特点对公司业务保持持续增长有所制约。尤其是污油泥固废处理业务受各地相关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影响较大,目前整个行业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恒誉环保在细分领域具备一定技术特色,多次获得技术奖项和行业认证。例如,公司核心产品“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在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同行业中唯一获奖公司;污油泥热分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于2017年被工信部、科技部评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也是污油泥处理领域唯一入选设备。

科创板业绩预告公司超9成预增

目前,A股进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高峰期。统计来看,恒誉环保“带星”仅为个案,已发布业绩预告或业绩说明的科创板公司中,超9成预增。

截至1月2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已有64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板块整体延续了前三季度的高增长态势,58家预增,占比超过九成,其中30家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热景生物、东芯科技增幅超前,分别预计增幅达1684.65%、1051.89%。此外还有振华新材、三生国健两家公司实现扭亏。

科创板公司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自开板以来,业绩高速成长是科创板公司最为鲜明的标签之一。

某会计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科创板公司整体处在爬坡迈坎的关键阶段,业绩规模较小。成长型企业相较于成熟期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短期来看,经营业绩的波动和变化不可避免。长期看,技术创新将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对于科创板公司而言,净利润的“风向标”作用正在减弱,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商业转化能力等要素日益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关键。例如,评估创新药企业的“市研率”就是以研发投入、研发管线的价值为基础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而科创板的设立和运行,逐步将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导向转变为持续经营能力导向。

“实践表明,在较为有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价值或长期发展质量,与公司短期业绩相关性并不高,而是很大程度上与公司研发创新能力以及技术转化能力等硬实力密切相关。”上述专家表示。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