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娜 实习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资料图)
3月17日上午,生长激素龙头企业之一长春高新(000661)早盘跳水后持续走低,午后跌停。
《》记者随即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长春高新,对方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注意到股价变化,目前公司生产管理经营一切正常,尚不清楚跌停原因,已收到多位投资者线索,目前正在一一核查中,尚无明确发现。”
对于是否会针对此次股价变化出具相关公告,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
截至当日收盘,长春高新股价报收166.33元/股,最终跌幅为9.99%,当日成交额逾37.09亿元,总市值为673.15亿,一个交易日蒸发了超70亿元市值。
在深交所投资者交流平台上,有投资者希望长春高新披露关于最新财报的预告。
据悉,长春高新预计将于3月30日正式披露2022年财报数据,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会在年报正式公布前披露相关业绩预告。对此,长春高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其2022年业绩并未触发A股强制披露要求,因此公司没有披露业绩预告。
根据新规,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强制披露业绩预告:1、净利润为负值。2、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3、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4、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主营收入低于1亿元。5、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东北药茅”被突然一击
从消息面来看,长春高新此次闪崩令人颇为不解,尽管其主营业务分为生物制品、疫苗、中成药和房地产四大板块,但其主要业绩都来自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类产品。
最新财报显示,长春高新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46亿元,净利润34.65亿元,其中金赛药业实现收入78.20亿元,实现净利润34.7亿元。金赛药业是其营收和净利润的核心支撑,为其贡献了超过100%的净利润。
从2016年开始,国内的生长激素就是最受资本关注的医药细分赛道之一,主要玩家只有金赛药业,安科生物(300009)和联合赛尔三家公司。3月17日长春高新跌停之时,安科生物当日跌幅在3%左右上下浮动,股价相对稳定。
目前国内生长激素绝大部分应用还是集中在儿童矮小症上,此前曾多次因“身高焦虑”而引发市场热议。身材矮小这个疾病并不会严重影响生命健康,且医保占比极低,超过90%的产品是患者自费。生长激素从出现至今经历了5代革新之后,目前市场上生长激素产品主要分为三类:粉针、水针和长效针型。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还是粉针和水针,粉针是将生长激素原液通过冻干技术转变为粉末状态,注射前需将药物溶解,而水针则省略了这一过程。粉针相对便宜一些,每年治疗费用在2万—3万元,水针则需要4万—5万元/年。
目前安科生物的主力剂型是粉针,而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粉针收入占比仅8%—9%,水针则占到了约70%。
因毛利润高,市场地位稳固,长春高新又被称为“激素茅”或是“东北药茅”。
公开数据显示,每年新出生的1600万新生儿中,矮小症儿童大概占同龄人的3%。此外,生长激素对于成人领域的烧伤、心衰、抗衰等领域也有一小部分涉及。
此次股价闪崩之前,1月10日,长春高新还曾发布公告称,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注射液新增适应证获批。
和集采“相爱相杀”的生长激素龙头
过去两年内,因涉及生长激素集采相关消息,长春高新曾多次出现跌停。但长春高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除此前参与的地方性联盟采购外,目前尚未接到产品被纳入新的集采的消息。
早在2021年5月,一份网传的广东省级联盟采购工作方案流出,生长激素种类赫然在列。行业两大龙头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股价就被“一锤再锤”。
安科生物当时在电话会议中提到,目前在公立医院内销售的生长激素占整体不到30%的比例,金赛药业情况同样如此,70%以上的产品在其他合作医疗机构销售。也就是说,生长激素主要市场在院外而非院内。
因为次均治疗费用高,且患者自费比重高,生长激素类产品一度被认为是集采“避险”赛道。
2022年年初,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 《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下称《文件》),对包括生长激素、血制品在内的276个药品展开联盟集采。
广州省级集采此举显然推翻了市场对于此类产品的认知,长春高新股价当时连跌数日。
2022年8月17日,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对外发布《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当时有消息称此次浙江医药(600216)集采中同样包含生长激素等产品,引发市场对于生长激素长期业绩经营的隐忧,长春高新股价同样出现暴跌。
不过最终结果显示,浙江集采文件中并不包含生长激素,这次不过是虚惊一场。
2022年10月28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河北省化学药品、生物制剂集中带量采购文件(HBYPJC-2022-01)》,邀请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参加。从公布的采购品种目录来看,“逃过”了浙江集采的生长激素最终入选。
从多次省级集采和国家集采的结果来看,被纳入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是无法避免的趋势,“集采无禁区”并非虚言。
尽管此次长春高新股价闪崩结论尚不明确,但笼罩在生长激素行业上空的集采“阴影”从未消退,如何应对集采对于药企不断创新的要求,同样是决定各家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