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黎雨辰 北京报道
3月31日,中信建投(601066)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资料图)
数据显示,中信建投去年实现营收275.65亿元,同比下降7.72%。净利润仅实现75.07亿元,同比下降26.68%,在2021年一度短暂进入“百亿俱乐部”后又遗憾离场。
而从年报中不难看出,中信建投的“失速”发生在四季度。实际上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仍实现营收227.03亿元,同比增长10.15%;净利润64.37亿元,同比下滑11.32%。而在2022年10-12月,公司的营收及净利润均仅为二季度或三季度的一半或更低。
从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来看,2022年,中信建投仅有投行业务板块实现正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8.38亿元,同比增加5.60%。
除此之外,财富管理业务、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和资管业务则分别实现营收61.40亿元、67.24亿元和16.80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82%、25.17%和6.07%。
有趣的现象是,在2021年中信建投上述四大业务中,反而仅有投行收入同比下降5.39%,这意味着公司去年营收的同比变动方向恰好与2021年“完全反转”。
作为公司优势业务,2022年,中信建投在投行类业务排名中持续名列前茅。
其中年报显示,2022年中信建投IPO主承销家数41家,主承销金额587.06亿元,均位居行业第2名;股权再融资主承销家数38家,主承销金额746.82亿元,均位居行业第3名。公司保荐央企IPO项目4家,连续四年位居行业第1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落地的宁德时代(300750) 450 亿元定增项目同样是由中信建投保荐承销,该定增为注册制推行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项目。
其他投行业务方面,2022年中信建投共计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2501 单,主承销规模1.31万亿元。其中,公司债主承销项目789单,主承销规模4342.19亿元。此外,2022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94单,其中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重组项目12单,交易金额285.79亿元。
但在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中信建投的投行品牌形象却隐患犹存。
记者注意到,去年年末一度震动资本市场的“紫晶事件”,也在2022年的年报中公司被重点列入了“其他重大事项”。
2022年11月18日,因涉嫌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曾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紫晶存储(*ST紫晶)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而作为紫晶存储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中信建投彼时也因此收获罚单,并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11月25日,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对该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向社会各界致以深深的歉意”。不过截至目前,针对紫晶事件的处罚依然尚未有定论。在年报中,中信建投就紫晶事件表示,“目前该事件对本公司的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
3月27日,*ST紫晶又一次发布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有业内观点认为,在全面注册制告别“连坐”的新制度下,中信建投受到的处罚压力或将有所缓和,但从长远来看,如若*ST紫晶凿实成为“科创板退市第一股”,中信建投作为涉事中介机构,无疑将持续浮沉于事件余波中,并承担负面影响对后续业务的系列传导后果。
实际上,中信建投过去一年中曾对合规风控加强了5720万元的投入。2022年,按照母公司口径,中信建投合规风控投入总额人民币 66,888.07万元,同比增长9.35%。
“公司建有科学合理、权责明晰,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具备战略前瞻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合规管理体系。审慎稳健、行业领先的风控与合规管理机制是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强大保障。”中信建投在年报中表示。
董事长王常青也在2022年年报致辞中称,“中信建投信奉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核心价值观,恪守‘走正道、勤作为、求简单、不折腾’的‘简单文化’,形成了踏实专注、可靠朴直的行业形象。这些薪尽火传、一以贯之的职业理念正是我们对公司未来能够继往开来、再攀高峰的信心所在。”
不过今年以来,合规问题依然是高悬于中信建投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2023年3月,北京证监局先后对中信建投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和出具警示函,分别涉及债券承销业务与经纪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