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赛道屈指可数,千亿龙头凤毛麟角!那么,集两者于一身的长坡厚雪者,自然更可遇不可求。


(资料图片)

这不年报季秀肌中,迈瑞医疗(300760)又交出一份稳优成绩单。

营利增速连续五年超20%三大产线稳优跑

4月28日,迈瑞医疗发布2022年报:营收303.66亿元,同比增长20.17%;归母净利96.07亿元,同比增长20.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1.41亿元,同比增长34.92%。

首破300亿大关、近百亿利润,强劲业绩进一步展示及巩固了国产医疗器械一哥的领跑地位。

拉长维度,登陆A股五年的迈瑞医疗,营收净利增速也连续五年超20%。这份有质更有量的增长,同样延续到了2023年:

第一季营收83.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7%;归母净利25.71亿元,增长22.1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33亿,同比增53.30%。

显然,规模质量并举、黑白马兼具已成企业一种常态。看看日益内卷的医疗器械生态,这种“迈瑞式生长”的稀缺性无需赘言。

大象起舞,素来不易。不禁发问,迈瑞医疗如何做到的?

深读财报,业务能力强劲、主营产品能打是主因。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庞大赛道,细分领域繁多。技术层面,医疗器械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存在交集;应用层面,医疗器械则需考虑患者需求、临床医生反馈。企业要想脱颖而出离不开产品加持。

不过,作为龙头企业的迈瑞医疗,已拥有国内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能够以安全、高效、易用的“一站式”产品和IT解决方案满足临床需求。受益于此,迈瑞2022年的三大主业迎来全线增长。

分业务看,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PMLS)营收134.01亿元,同比增长20.15%;体外诊断(IVD)业务营收102.56亿元,同比增长21.39%;医学影像业务营收64.64亿元,同比增长19.14%。其中,PMLS作为公司最早布局的业务,营收额占总营收的44.13%,是名副其实的营收支柱和业绩压舱石。

值得注意的是,PMLS旗下产品呈现多元化特征,既包括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呼吸机、心电图机、手术床、手术灯、吊塔吊桥、输注泵等,也包括“瑞智联”孵化的手术室/重症监护室(OR/ICU)整体解决方案等。

那么,PMLS多元化的产品又是如何实现“百花齐放”呢?

PMLS国内国外“战力”爆棚 机遇总留给有准备者

从迈瑞医疗给出的原因看,PMLS产品“百花齐放”首先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和国外高端客户扩容双轮驱动。

近年来,我国医疗新基建春潮涌动,各地纷纷建设ICU病房、传染病医院等设施。由于国内的医疗新基建项目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因此对于医疗器械的采购需求多以全院级大项目为主,对公司的三大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其中对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拉动尤为显著。

乘着窗口期东风,迈瑞PMLS产品持续放量。

迈瑞医疗也在年报中表示,作为国产器械龙头品牌,迈瑞强大的产品实力、全面的全院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三瑞”生态系统更加适合医疗新基建的需要,也能更好地支持智慧医院的建设。

截至2022年底,企业旗下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等市占率均为国内第一。“瑞智联”生态系统实现签单医院数量累计389家。其中2022年新增超过200家,增长迅猛。

放眼未来,国内医疗新基建市场仍有超245亿的增长空间待释放。

另一厢,海外捷报频传。PMLS业务经过30余年的研发创新和临床积累,产品竞争力已经全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开启加速渗透高端客户群的引擎。2022年,迈瑞医疗PMLS领域的全新高端客户量超300家,还实现了对450家高端客户的横向突破,为后续更多的产品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最为挑剔的美国市场,迈瑞医疗的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实现了重大高端客户群突破,拉动美国业务全年实现了高速增长。

据迈瑞医疗统计,公司PMLS产线下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产品2022年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迈瑞PMLS产品2022年除了量的增长外,还有质的进一步提升,创新技术和高端产品不断涌现,开始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聚焦2022年,公司在PMLS产线推出了多款“神器”:

比如,填补国产自研空白的迈瑞超声刀。该产品是国产唯一一款拥有精细刀头的超声手术刀,刀头极为轻薄,厚度宽度均有20%左右缩减,刀头精细程度却提升了20%,有效降低过激发热带来的意外烫伤风险。基于迈瑞强大算法和算力,其每秒除能收集千万次组织切割状态信号,还能进行两千次能量调控。

再如,全球首创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QI。CQI参数算法可在传统脉搏血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外周血液脉搏搏动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度、频谱能量等信息,从而计算相关参数值。该指数有望解决了传统复苏抢救时,需停止按压再判断循环的困境。目前,CQI已获得国家创新医疗(002173)器械技术认证。

此外还有,集合公司多款设备优势的静吸复合麻醉工作站。该工作站发挥迈瑞独特的多产品组合优势,可综合显示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状态,创新静吸复合麻醉临床工作流程,减少对医生经验的依赖,能够在提升医护人员操作信心、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推动麻醉均质化。

平心而论,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创新难度很高。那迈瑞医疗是如何做到创新产品持续涌现的呢?

高端化、全球化感受迈瑞式创新

创新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主义和清晰路径。迈瑞医疗能从追赶者,到持续推出新产品离不开“迈瑞式创新”的支撑。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曾表示,从过去30多年的发展看,迈瑞之所以能较快成长起来,并保持非常稳定的发展,主要还是大力投入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

“如果不投入研发、没有核心技术的话,就很难追上别人,连人都看不到,更谈不上后面‘赶’的问题。从人员积累到掌握核心技术突破,都在支撑迈瑞现在的稳固发展。”

何为“迈瑞式创新”?

回顾迈瑞多年来的行动,“迈瑞式创新”首先是持之以恒地加码研发。创业板上市5年来,迈瑞医疗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超110亿元。2022年达到31.9亿元,占营收比10.5%。

目前,迈瑞医疗已建立了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十大研发中心,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西雅图和欧洲,协同建设起庞大的全球化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

除了大手笔投入外,“迈瑞式创新”也要讲求高效。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计申请专利8670件,其中发明专利6193件,占总专利数比71.43%。

伴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迈瑞旗下的创新产品,高端产品自然如雨后春笋,持续涌现。从市场表现来看,“迈瑞式创新”也帮企业筑就了高阶护城河,成为其扩张高端市场、掘金国产扩容的一把利器。

据医疗器械行业网站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历年发布的全球医疗器械公司100强排行榜,迈瑞医疗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排名分别为第43位、第36位和第32位,名次逐年提升。目前,公司正朝着全球医疗器械前20名的目标前进。

深入审视“迈瑞式创新”,“迈瑞式创新”的内涵包括两大要点。首先是,以底层技术为引领,探索前沿科技,勇于游向创新深水区。其次是,发挥多产品、多产线的优势,通过融合创新,构建开放的、可生长的、智能化的生态系统,为医疗机构带来临床价值与管理价值。

在笔者看来,“迈瑞式创新”是一条清晰的增长路径,“底层+融合”的创新从大生态角度回答了行业“如何高质创新”“可持续发展”“系统性生长”的难题。

两者互为犄角、相辅相成。两手抓两手都硬,才能更好地兼顾技术、应用及需求,打造出实力强悍的产品力、高端竞争力。长此以往,何愁业绩不涨?何愁成长空间?

长坡厚雪“一哥”仍在上升期

展望未来,属于医疗器械的春天刚刚开启。

迈瑞医疗2023一季报表示,当前市场存在全球重视医疗性价比、中国医院进入高质发展阶段两大历史机遇。

一方面,全球已经是平的,气候变化、传染疾病增多,各国都需补齐医疗设施短板。作为全球排名第32位的医疗器械商,迈瑞医疗商机无限。

截至2022年底,迈瑞医疗已布局业务在国际上对应的可及市场空间,超过4500亿元,而其国际收入约117亿元,待掘蓝海肉眼可见。

另一面,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倒逼产品升级,催生出庞大新需求。同如火如荼的医疗新基建一样,这场变革释放有望给国产医疗器械商带来持续跃升机遇。

截至2022年底,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约占全球市场的27.5%。作为业内龙头,迈瑞已布局业务对应国内的可及市场空间近1000亿元,而2022年其国内收入约187亿元,市占率不足20%,后续成长潜力无需赘言。

当然,大市场也强竞争。能否真正吃到市场红利,还是要靠综合竞争实力,性价比、质价比是取胜之匙。相比国内同行,迈瑞医疗掌握着发展主动权。

“股神”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认为,只要斜坡(赛道成长空间)够长,积雪(自身竞争力)够厚,财富雪球便能越滚越大。对照看,迈瑞医疗显然是一个优质标的。

截至2023年3月底,迈瑞医疗获得多家基金持仓。比如,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刘彦春掌管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等等。另外,第三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更是在一年内四度增持了迈瑞医疗。

近日,浦银国际、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券商亦纷纷给出买入评级,看好迈瑞发展。其中,海通证券更给出了“优大于市”评级,以及323.28-372.26元/股的预测价。

专业机构、大股东的看好,再度印证了迈瑞医疗的成长性、价值力。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繁华喧嚣,迈瑞医疗明显更专注于干好自己的事。一季报表示,2023年将继续聚焦主业,全面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全球营销拓展和海外本地化平台能力建设。

满满主业敬畏、创新敬畏、市场敬畏!

300亿只是一个开始,“迈瑞式创新”打造的“好戏”仍在后头。

推荐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