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晚,蠡湖股份(300694)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无锡市蠡湖至真投资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26日签署了《关于无锡蠡湖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意向书》,拟将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转让给泉州海丝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丝投资”)。该事项可能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公司表示,本次签订的《股权转让意向书》仅为意向性协议,交易对手方需对公司进行全面的尽调。尽调后,经各方协商签订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本次交易仅处于筹划、意向阶段,尚有不确定性。
作为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的蠡湖股份,在行业指数近三年连续上涨、几乎翻倍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却不断走低,这与近几年风起云涌的汽车电动化浪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公司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长时间未能见效,业绩持续走弱,卖身求存或是唯一的出路。
主业遭新能源精准打击 募投项目频频终止
蠡湖股份主营业务是车用涡轮增压器两大关键零部件――压气机壳和涡轮壳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涡轮增压器是汽车等领域内燃机的重要配件,可提高汽油发动机近20%、柴油发动机近40%的燃油效率。
然而,新能源汽车浪潮的来临打破了行业的平静。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分别同比增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59.5%和157.5%,燃油车产销量同比继续下滑。
随着全球“双碳”趋势的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将继续提升。据国际能源署2021年的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电动车将增长18倍,2030年年度销量达到5500万辆。即便按照业内的保守预测示,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也将达到3000万辆。
被持续挤压的燃油车市场空间,也使得涡轮增压器需求大大减弱,蠡湖股份主业无疑被精准打击。
2019年11月,上市刚满一年,蠡湖股份便宣布终止“年产600万件汽车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产品建设项目”,并将募集资金余额2.7亿元中的345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剩余募集资金2.36亿元全部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1月26日,公司再次公告,拟终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合计2462.74万元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增压器相关主业全面收缩。
业务转型迟迟未果 业绩跌近盈亏平衡线
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到来之初,蠡湖股份也曾意识到行业形势的严峻性,并试图做出转型。
据了解,公司已着手针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研发和生产,并依托大连海事大学等科研院所,在船用燃料电池系统领域进行探索。
但截至2020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的销量仅为0.39万件,销售收入仅102.68万元,营收占比基本可以忽略;船用燃料电池零部件产品目前也处于研发阶段,同样尚未大规模应用。
主业遭遇行业变迁的精准打击,业务转型又迟迟看不到结果,公司业绩每况日下也在预期之内了。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蠡湖股份营业收入总体维持在8亿元-12亿元之间,归母净利润则从1亿元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0.4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仅0.08亿元,同比疫情期间继续下滑83.97%,跌近盈亏平衡线。
不仅如此,公司盈利能力下滑趋势仍未见底。今年前三季度,蠡湖股份毛利率从近30%的峰值位置跌落至15.76%,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连续下滑趋势,业绩陷入亏损已迫在眉睫。
蠡湖股份近年毛利率变化
水务国资能否接盘尚存疑问 高管股东纷纷出逃
面对严峻的局面,公司大股东最终选择变卖股权、抽身走人,但最终能否如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蠡湖至真拟向潜在收购方海丝投资转让624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9%,但所签协议属于意向性协议,收购事项的尽调尚未完成,交易对价、收购条款等也均未确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潜在收购方海丝投资是泉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与蠡湖股份所在的汽车零部件并非一个行业,这无疑也增加了此次收购事项的变数。
即便“卖身”存在较大变数,公司股价仍在农历新年前连续逆势上涨;与此同时,公司高管和多家主要股东也在马不停蹄纷纷跑路。
两个多月前,公司公告无锡金茂二号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企业和扬州经信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中心拟减持不超过10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
无锡金茂和扬州经信同是西藏金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控制的企业,两者属于一致行动人,2011年起便以对赌协议的形式,入股蠡湖股份。
不仅上述两家股东,据粗略统计,自2019年10月蠡湖股份上市刚满一年原始股解禁起至今,多名公司高管和主要股东已先后减持2726万股,累计减持金额约3.5亿元,占公司目前总市值超过10%。
而对于剩下的股东来说,在公司主业改善无望又无法转型的情况下,能否成功找到接盘的人,已然越发性命攸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