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前瞻
5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引领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消费模式的重要引擎,已深入经济社会各方面。近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现在已经进入5G时代,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5G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下一步,重点是保持5G良好发展势头,扩大其覆盖面,加快6G研发。
身处5G时代翘首以盼6G到来
【资料图】
目前,我国已建成234万余个5G基站,5G移动电话用户超过5.75亿。5G是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发展都离不开5G。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经历了从1G落后、2G追随,到3G突破、4G同步,如今的5G时代,中国或将引领时代潮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5G是一个速度更快的移动通信网络,推动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能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不仅互联,而且各种物件,如机床、汽车、路灯、空调、电视、音箱等,都有可能实现智能化,万物智能必须得益于5G的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三个特点对其他技术赋能。
如果说,4G时代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信息高效交互,那么,5G通信网络可以实现与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合力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愉悦的体验,驱动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5G促使网络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一方面,通过通信(5G)、IoT、数据智能、机器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生产之间的互联和协同,加速产业互联网发展。另一方面,借助于信息化技术,真正实现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需求个性化、生产分散化、资源共享化、成本最小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9年被认为是5G发展元年,在欧阳日辉看来,5G改变社会尚待时日,且将经历三个阶段:产业链完善阶段(2019年—2022年);产业融合发展阶段(2023年—2025年);进入改变社会阶段(2025年以后)。
欧阳日辉认为,5G不是尽头。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将始于5G,蓬勃发展于6G。6G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到100倍。比如,通信时延0.1毫秒,是5G的十分之一。
向关键方向“集中火力”攻坚克难
我国5G虽走在世界前列,但下一步实现5G扩容提升和6G研发,仍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扩大5G规模,不是简单地扩大应用量的问题,而是要强调深度,特别是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纵深发展,比如在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型服务业广泛应用5G等。
“如果把覆盖面换作目标模式,就是要解决高附加值问题,即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姜奇平表示,在虚拟科研方面以及经营环节的开放体系、生态体系、品牌打造、主要供应链整合开放等方面,须加快发展步伐。
姜奇平介绍,在产业互联网的实施路径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要先建立好制造业“根据地”,在“根据地”里面先拓展出一部分制造业内部的服务化产业,然后再向整个独立的服务业发展。“早些年,我们更多着重于将制造业服务化作为5G发展方向,然后才开始逐渐向生产型服务业纵深发展。”
关于6G的布局和研发方向,姜奇平表示,当前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一是和5G发展结合在一起向6G推进。沿着5G循序渐进,然后把地面和天空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在地面有优势,基站明显比国外领先,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二是“换道超车”,直接把重心放在卫星互联网上。
姜奇平认为,卫星和地面各有长处,无论选择哪种方向,都要尽快谋划和决断。“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是美国,美国6G就是向卫星互联网进军,其发展方向非常明确,进展极为快速。”姜奇平强调,要从战略安全的高度来评估和统筹此事,要有排除既得利益障碍的超常规手段和魄力,敢于啃“硬骨头”。同时,还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策空间和方向,理顺机制。如此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集中火力”攻坚克难。